“日本稳坐20年的充电电池(锂电池)市场第一宝座今年有望移交给韩国。”
日本IT市场研究机构IIT最近发表报告,呼吁日本对韩国企业将在全球充电电池市场发起猛烈攻势提高警惕。充电电池与一次性电池不同,可以充电反复使用。
报告说,今年在充电电池市场韩国和日本的占有率将分别达到38.5%和38.4%。”
IIT预测的内容不仅仅是呼吁日本企业提高警惕,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。目前在韩国十大集团(以资产为准)中,三星、LG、韩华、POSCO、乐天、GS等7个集团已进军充电电池市场或宣布进军该市场。以三星SDI和LG化学为首的韩国企业继手机、笔记本电脑小型电池市场后,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汽车电池领域也将领先日本。
但这种情况仅限于成品。单看充电电池的核心材料,情况则完全不同。
◆核心材料依然是日本的天下
韩国知识经济部和业界表示,目前充电电池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只有30%左右。充电电池由正电极、负电极、隔膜和电解液4个部分组成。充电电池的原理是,利用正负两极的电压差距,存储电力和发电。隔离正负两极防止其接触的是隔膜,电解液是填充正极、负极以及隔膜之间的空间的物质。这4个核心材料占全部成本的65%至70%。
这些核心材料的全球最大生产商几乎都是日本企业。日本日亚是正电极的最大生产商;日立化成是负电极的最大生产商;在隔膜市场,日本旭化成和美国CELGARD正在争夺市场前两位;只有在电解液领域韩国Panaxetec与日本宇部兴产一较高低。
由于日本企业垄断核心材料市场,三星SDI、LG化学等成品企业的电池出口越增加,从日本进口的材料也随之增加。2009年,韩国企业的充电电池出口总额达到24.5亿美元,而核心材料进口额接近一半,达到10.7亿美元。其中从日本的进口额为4.9亿美元,占46%。
韩国知识经济部在去年7月发表的《充电电池竞争力加强方案》资料中也承认了这一劣势。据分析,韩国电池制造技术与日本并列世界顶尖水平,但材料和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到日本的一半。如果把日本设为100,那么韩国在材料领域的分数只有50,核心技术只有30。业内有关人士说:“即使我们坐上成品领域的第一宝座,充电电池市场的真正第一依然是日本。”
◆韩国企业掀起核心材料投资热潮
对于在充电电池材料领域落后于日本的问题,韩国业内人士们说,一、两年后将发生改变。因为三星、LG、韩华、POSCO、乐天、GS等主要集团最近向材料领域加大了投资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进军负电极市场的GS集团和POSCO。GS Caltex和Posco Chemtech7月分别在庆北龟尾和忠南燕岐投建锂电池负电极工厂。截止到2010年,负电极的国产化率只有1%,负电极市场被日本企业一手掌控。但如果两家企业在今年年底启动生产,就能满足国内需求。
韩华化学也即将生产充电电池材料。该公司蔚山工厂将从今年年底开始生产正电极。
LG化学和SK Innovation继充电电池成品后,开始生产核心材料。LG化学在充电电池4个核心材料中部分生产正电极和电解液,负电极和隔膜尚处于研发状态。SK Innovation2005年在韩国率先实现充电电池隔膜技术商用化,已成为该领域世界前五大企业。该公司还在与爱敬油化共同开发负电极。
◆充电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存储芯片
业内预测,充电电池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123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779亿美元。去年达到689亿美元的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最近原地踏步,因此充电电池市场赶超存储芯片市场只是时间问题。
如果充电电池市场像预想的那样发展壮大,每一个核心材料的市场规模都将超过10万亿韩元。这就是韩国大企业除成品以外,对材料也给予高度关注的原因。LG化学副总裁金磐石说:“为了生产低成本高效率的第二代电池,正在研发正负电极。”
|